共产党员金融人网

新时代的“国家经济体检”反映哪些重大变化—— 基础更牢 结构更优 动能更足
更新时间:2024-12-27  浏览量:1

2023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旨在全面摸清2023年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家底。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从普查结果来看,5年来,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多重内外风险考验,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展现出稳固的基础、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能。

数据显示,修订后的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9.4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5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同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十足。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3%,比2018年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量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8年增长了65.1%。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5.8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5。

高质量发展取得沉甸甸的成绩

12月26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据康义介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收获新成果。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比2018年增长61.6%;R&D经费支出增长61.9%,与营业收入之比达1.54%,比2018年提高0.31个百分点。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专利申请量15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61.4万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63.6%和65.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2位,与2018年相比上升5位,2024年跃升至第11位。

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格局。5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23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的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19.1%,比2018年提高2.4个百分点。区域重大战略有效实施,经济聚集效应继续显现。2023年末,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沿黄河流域九省(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以及从业人员,均较2018年末有较大幅度增长。

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新气象。5年间,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全面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得益于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我国新的优势产业。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单晶硅、多晶硅等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2亿人,比2018年末增长11.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稳步提升。2023年末,全国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7.6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82.9%;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81.7万个,增长了44.1%,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生活需要,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工业经济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5年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持续显现,工业企业数量和效益稳步增长。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我国的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约30%。据康义介绍,2023年末,全国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23.6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22.7%;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1万亿元,增长44.3%;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2.4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28.6%。

5年来,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分别达19.2万个、5.3万个,比2018年末分别增长44.5%和57.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3.5个和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比2018年增长36.8%、43.1%。同时,前瞻性布局加快谋划实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达9.6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19.5%,比2018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据康义介绍,2023年,我国已有半数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使用数字技术。2023年,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产量比2018年分别增长4.9倍、7.4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首次增加了数字经济的调查结果。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介绍,我国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5年间,以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和应用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9%。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超过四成。数字技术应用业的企业数量较多,接近五成。王冠华表示,这体现出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发展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26.2万个,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总量的9%,营业收入20.5万亿元,占比42.3%;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法人单位143万个,占比49%,营业收入14万亿元,占比29%。

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在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融合产业,反映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正在日益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23年,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