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金融人网

【学党史·正青春】黄克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更新时间:2024-12-25  浏览量:3

图片

学党史 正青春 

 歌颂峥嵘岁月,弘扬不朽精神

 铭记爱党情怀,担负红色使命

图片



凝聚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勇向前,在英雄人物事迹中汲取力量。“青春大财”将继续进行党史系列平台推送,讲好党的故事,了解党团文化。

青春大财

图片

图片

黄克诚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图片

黄克诚


      黄克诚(1902-1986)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湖南永兴人。1902年10月1日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初入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后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营、团政治指导员。

图片


图片

毛泽东接连点将黄克诚

图片

政治品质决定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毛泽东对于黄克诚的政治品质高度认可。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在接管大城市、建设新湖南等需要披荆斩棘式开创新局面的时候,接连点将黄克诚。

1922年秋,20岁的黄克诚就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该校历来具有革命传统,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一直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革命据点。1922年4月,毛泽东再次来到衡阳,在湖南三师的操场,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农民运动的讲演,并在此建立党的支部,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黄克诚越来越多地听到“毛泽东”这个名字,并开始关注毛泽东。1925年12月,黄克诚主动申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条理清晰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状况和农民运动,作出了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的判断,使黄克诚茅塞顿开,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独到见解更令他折服。


图片


随后,毛泽东肯定了黄克诚在天津的工作干得好,请他详细谈一些经验。黄克诚将接管天津工作的详细情况向毛泽东一一汇报。毛泽东听后,大加赞赏,并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派他去做接管湖南的工作。1949年10月,黄克诚到达湖南。他遵照中央的指示,在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调整城乡关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领导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一系列工作。他领导湖南省委消灭了封建势力,根绝了百年匪患,发展了生产,培养了大批人才,安定了社会。短短3年间,湖南人民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湖南,展现在世人面前。黄克诚兑现了对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承诺。

图片


图片

从严治家黄克诚


图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开国大将黄克诚一生克己奉公、从严治家,用一辈子身体力行深刻诠释了这个道理。


图片


   1941年,在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撮合下,黄克诚和唐棣华结婚。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摆喜宴,只向几个好朋友打了声招呼。婚房是简陋的临时住房,连个大红喜字也没贴,床上摆着破旧的军用被褥。新婚夜,黄克诚就和新娘唐棣华“约法三章”,他一脸严肃地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得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婚姻的利益而妨碍党的利益,不能因为私人的利益而损害党的利益。”婚后第二天,唐棣华就到阜宁县修筑海堤的工地上参加劳动去了。

   1949年,南征北战的日子结束了,黄克诚与阔别5年的妻儿团聚。他对妻子说:“棣华,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影响。”黄克诚给家里定了两条规矩:一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是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由他带头,全家遵守,从未逾矩。黄克诚的女儿曾回忆:“父亲和母亲用一种信仰的力量规范自己的言行,律己和治家一向是比较严格的。”家中一切从简,不搞特殊化,大家自己缝制衣服、种蔬菜,即便孩子生病发烧,也都是坐三轮车去看病。


图片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黄克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虽然他双目几近失明,但仍抱病工作,积极推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彼时因庐山会议他所受到的错误处分尚未彻底平反,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他却坦然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在党内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这比起我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来,实在微不足道。在党的历史上,有一些好同志连全国胜利这一天都没能看到,比起那些同志,我是幸运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黄克诚的一生心中唯有党和人民,他用信仰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路。这条路,他走得坚定而从容;这条路,使家温暖而充满正气;这条路,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黄克诚与乡亲



图片




图片

 1952年7月,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回到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三塘乡(现油麻镇)下青村,看望故乡的亲人,这是他1928年离乡干革命后第一次回家乡。

 下青村位于永兴县西部偏远山区,当时交通十分不便,黄克诚从永兴县马田镇下车后,到下青村还有15公里的山路需步行。家乡人民不愿看到难得回乡的黄克诚太劳累,就安排两名年轻小伙抬轿去接。正准备请他上轿时,黄克诚摆了摆手说:“现在是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不坐轿,你们可以走,我也可以走。”

  黄克诚回家乡三天,每晚都住在村中黄氏宗祠的阁楼里,床板上铺上稻草,就睡在上面。白天他就在祠堂与乡亲们一起聊农事,还不时到田间地头走走,尤其是来到自己曾种过的田边,会盯着稻田看很久。离开家乡时,黄克诚没有惊动众乡亲,只有几个长辈送行,悄悄地离开。


图片


  黄克诚曾经走过的那段山路,后来拓宽修建成了公路。2002年,马三(马田至三塘)公路修通,全长21公里。随着时间推移,车流量增多,马三公路变得狭窄拥挤,特别是逢年过节经常拥堵。2015年,永兴县对马三公路进行改扩建,因项目后续资金跟不上,不得已暂停。2020年,湖南省委巡视组进驻永兴县时指出了该问题,永兴县立行立改。经多方努力,马三公路通车。如今,驱车行驶在马三公路宽阔的沥青路上,路平车稳,一路风光无限。